2023年10月27日至11月17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原副馆长程旭研究馆员应邀为我校师生开展《大唐风华—唐墓壁画概论》系列学术讲座。讲座由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何志龙教授主持。
程旭研究馆员长期以来致力于从唐墓壁画中挖掘唐朝历史文化信息,对隋唐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他特别强调,与其他史料相比,唐墓壁画数量相对较少且极难保存,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古代图像艺术,并因其题材丰富、时代特征鲜明而成为难得的补正、印证、论证丝绸之路与文明交往历史的第一手材料。此次系列讲座分四讲进行,程旭研究馆员简要概述了唐墓壁画年代及地域分布情况,从神灵世界、皇家礼仪、世俗生活、建筑、艺术、对外往来、天象七个方面介绍了唐墓壁画内容与题材,并以“万国衣冠拜冠冕”“无数铃声遥过碛”“唯寄歌舞寓长安”“云髻明珠映罗裙”“葡萄美酒夜光杯”“背打星球一点飞”“莲花影里数楼台”为题详细介绍了丝路文明交流融合下的胡人、珍奇、乐舞、服饰、饮食、运动百戏、宗教文化,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唐代社会生活画卷。程旭研究馆员还带领师生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学习观摩,并邀请杨文宗研究馆员为师生介绍了古代壁画的保护修复技术,以进一步提升师生对丝路文化感知度。
中外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有力抓手,是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交流融合之路。唐墓壁画是丝绸之路历史遗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历史长卷的图像化表现形式,与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一起,共同印证了这条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影响深远、族群多样、遗迹厚重的丝绸之路对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与中华民族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系列讲座十分难得地将理论教学与博物馆实践充分结合,极大地拓宽了我校师生古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传播研究新的视野,也为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