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西安日报》报道我院汇聚“一带一路”力量,关爱山区儿童活动

2025/08/05

近日,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暑期学校项目“长安回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学生研习夏令营”在我院顺利举行。在夏令营结营前夕,我们向各国营员发出了“把友谊带走,把爱心留下”的倡议,营员们积极响应,为山区儿童捐赠爱心物资、录制寄语视频。在此基础上,7月29日,我们会同中亚公园丝路会客厅、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学校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一起来到了大巴山深处,陕西、重庆与湖北交界的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四季镇(我校驻村帮扶工作点),开展了“跨越国界的爱,给大山里的你”关爱山区儿童活动,希望汇聚国际学生及“一带一路”相关企事业单位、乡村振兴部门的爱心与力量,聚焦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山区“三类儿童”,带给山区儿童关爱和陪伴,帮助山区儿童了解山外的世界。活动在校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也受到了媒体的密切关注,《陕西日报》《西安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对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具体报道如下:

《陕西日报》:跨越国界的爱,给大山里的你7月29日,“跨越国界的爱,给大山里的你”关爱山区儿童活动在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四季镇举行。该活动由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中亚公园丝路会客厅、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及陕西师范大学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联合主办,活动旨在通过爱心传递、物资捐赠和特色活动,为山区儿童送去关爱,帮助他们了解外部世界,增长见识,激发探索热情。



活动中,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暑期学校项目“‘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学生研习夏令营”营员代表,来自俄罗斯-亚美尼亚大学的奈拉·格里戈里扬教授、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硕士生巴格詹同学作了线上发言,勉励孩子们勤学善思、勇追梦想。



捐赠环节,各单位代表为孩子们分发了由夏令营全体营员及各单位共同募集的爱心物资,包括中亚特色食品、图书文具等。

随后的互动活动丰富多彩。“舌尖上的丝路舌尖上的爱”地理公开课上,丝路公园中亚会客厅兰孜老师结合捐赠的哈萨克斯坦巧克力、吉尔吉斯斯坦饼干等特色食品,讲解中亚国家地理文化及中外友好交往故事;“课堂上的丝路课堂上的爱”博物馆公教课中,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副馆长阴玲玲与文物修复师郭玉让带领孩子们依托馆藏文物了解丝绸之路对唐人生活的影响,并动手体验唐三彩制作;“银屏上的丝路银屏上的爱”环节,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师生为孩子们导赏了中哈合拍电影《音乐家》,以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的真实经历,传递跨国友谊与反法西斯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儿童。



本次活动是多方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乡村振兴战略、儿童公益衔接的初步尝试,得到各参与单位积极支持。相关爱心机构、企业、博物馆、当地政府及山区儿童、家长代表参与了活动。(群众新闻记者 王熙)

《西安日报》:“跨越国界的爱,给大山里的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举行“跨越国界的爱,给大山里的你”。陕西多家文化机构与高校日前来到安康市岚皋县四季镇,通过国际文化交流的方式,为当地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和关爱。



本次活动由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中亚公园丝路会客厅、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共同主办。活动旨在通过爱心暖语传递、爱心物品捐赠、爱心活动开展等环节,给山区儿童送去关爱,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了解更多的新知识、新理念。

参加“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学生研习夏令营的营员代表——来自亚美尼亚俄罗斯-亚美尼亚斯拉夫大学的奈拉·格里戈里扬教授、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的硕士生巴格詹同学作了线上发言,勉励当地孩子好好学习,勇于追逐梦想,并邀请他们有机会到亚美尼亚和哈萨克斯坦做客。当天,活动参与单位还为山区儿童赠送了中亚特色食品、图书文具等爱心物资。

现场活动精彩纷呈,首先进行的是“舌尖上的丝路舌尖上的爱”地理公开课活动。中亚公园丝路会客厅兰孜老师结合捐赠的中亚特色食品,为小朋友们讲授了一堂特殊的地理课。小朋友们品尝着哈萨克斯坦巧克力、吉尔吉斯斯坦饼干、乌兹别克斯坦糖果等特色食品,了解到这些国家的地理文化知识以及我国与中亚国家友好交往的故事。

在“课堂上的丝路课堂上的爱”博物馆公教课活动中,来自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副馆长阴玲玲及文物修复师郭玉让为小朋友们开设了一个“大山里的博物馆课堂”,结合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为小朋友们讲解丝绸之路对唐人市井生活的影响,并带领小朋友制作唐三彩样式的陶器作品,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唐三彩的艺术魅力。

在“银屏上的丝路银屏上的爱”环节,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的师生代表们为小朋友们介绍并共同欣赏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拍的电影——《音乐家》。这部反映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跨国友谊的影片深深地打动了在场观众的心。整场活动爱心涌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肖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