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资助成果《马穆鲁克王朝时期红海-地中海商贸的兴衰》发表

2024/04/12

49日,由我院2023年“一带一路”高水平成果资助计划资助的论文《马穆鲁克王朝时期红海-地中海商贸的兴衰》成功出版。该论文由我院执行院长何志龙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顾恺琴发表于《世界历史》2024年第1期。

 

论文摘要:

13世纪后期,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内部趋于稳定,通过第二次霍姆斯战役大败伊尔汗国,解除了蒙古势力对叙利亚的威胁,随后又彻底清除了十字军对地中海东岸的占领。消除了内忧外患的马穆鲁克王朝重视农业和商贸的发展,兴修尼罗河灌溉工程,修缮尼罗河、红海和东地中海沿岸港口,疏通海路和陆路商道,逐渐建立起以王朝首都开罗为中心,联通埃及-地中海贸易与埃及-红海贸易,形成了传统与新兴贸易线路交织、海路与陆路商贸站点结合的商贸网络。其商贸范围西到利比亚沙漠直至昔兰尼加,南抵尼罗河两岸及努比亚地区,北至地中海沿岸与黎凡特地区至幼发拉底河沿岸,东达红海及汉志和伊拉克地区,成为东西方贸易交往的枢纽和桥梁。但从14世纪末开始,马穆鲁克王朝商贸发展在经济政策失衡与货币制度失效、自然灾害与瘟疫频发、地区战争袭扰等影响下陷入停滞。在欧洲大航海时代来临之际,马穆鲁克王朝掌控下的红海-地中海商贸走向了衰落。

作者简介:

何志龙,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长期从事中东历史、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在《世界历史》《世界民族》《现代国际关系》《西亚非洲》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等研究课题10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及教育部规划项目多项。主持的教学研究成果三维协同·虚实融合·多元评价,历史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获陕西省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