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兰开斯特大学阿拉姆•萨利赫博士到访土耳其研究中心并进行系列授课

2019/10/15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国别研究,提升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发挥陕西师范大学欧美同学会在推动学科建设、智库建设、提升国际化水平等方面的作用,1011日至12日,我校欧美同学会、土耳其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区域国别研究”系列讲座。

讲座特邀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中东学会会长和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杨光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卡塔尔国前任特命全权大使高有祯先生和中国前任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先生主讲。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李秉忠教授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副处长张凌云分别主持了三场报告,讲座吸引了来自全校各个专业对区域国别研究和中国外交感兴趣的师生。

10月11日上午,在文汇楼C区四层424会议室,杨光教授做了“对地区国别研究的任务和要求的认识”的报告。报告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第一个问题是地区国别研究的源起。关于这个问题,他认为,地区研究最早出现于18、19世纪,与欧洲的大规模殖民扩张相同步,且很大程度上服务于殖民扩张,如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对东方主义的研究。美国的国别研究与美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密切相关,其中美国政府、基金会和大学三方共同推动了美国地区研究的繁荣。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地区国别研究更注重对发展中国家发展道路的研究,或称作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及其与中国发展关系的研究,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以实现发展中的互利共赢。第二个问题是地区国别研究工作者在研究中应当注意的方面。杨光教授认为,一名合格的地区和国别研究工作者一方面要不断扩大自身的学术视野,提升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来研究地区发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必须树立大局观念,尤其是世界发展的大局观和中国国情的大局观,这样才能使我国地区国别研究发挥出推动学术研究和国家智库建设的作用。

FC9C

185C1

10月11日晚,在教育博物馆副楼S101室,高有祯大使以“中国与海湾关系及我的海湾情结”为主题,结合自己在海湾地区多年的外交实践经验,讲述了他对海湾地区的形势及中国与其关系发展的看法。高大使首先强调了海湾地区因能源与战略位置等因素而具有的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海湾形势的发展牵动着整个中东甚至国际关系的变化,是我们关注世界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接着他着重分析了卡塔尔,认为卡特尔虽然不是区域大国,但其在区域发挥作用的理想日益上升,并通过筹办世界杯等活动引起世界关注,我们应当注重对这个中东国家的研究。关于卡塔尔与海湾国家关系的发展变化,他总结出“起步较晚、发展最快、内涵丰富、前景广阔”的特点,并引用大量例证进行说明。最后,高大使分享了他向卡塔尔埃米尔递交国书、与多国领导、高层进行交流,帮助中资企业解决困难等外交经历,展现了中国外交人员的风采与担当。

D833

9BEB

10月12日晚,宫小生大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了“我所亲历的中东外交”的主题报告。认为中国的中东外交是我国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大使外交实践丰富,1978年进入外交部,先后在亚非司、驻埃及使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中央外办工作,先后担任中国驻巴勒斯坦办事处主任、驻约旦、土耳其大使、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大使从四个方面讲述了他的外交实践经历。第一,他回忆起40年外交生涯中听到的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外国大使见到他时所说的“现在你们中国是大国了”,这句话呈现着新中国外交事业和外交队伍的发展,国家的日益强大。第二,他分享了经历的最危险和挑战最大的两次任务,并以这两个案例分析了当时中东的发展形势及其对后来历史发展的影响。第三,宫大使指出外交人员“国在前、家在后”的情况,在战乱的国家和地区,外交官常会冒着枪林弹雨和生命危险来维护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最后,他认为中国在中东外交上一贯秉持正义、支持民族独立,中国同中东各国关系不断得到发展。宫大使的外交生涯也见证着祖国一步步的发展壮大、和平崛起,以身为中国大使而无比自豪。

AD83

138D8

每一场讲座结束后,现场听众都分别和杨光教授、高有祯大使以及宫小生大使进行热烈的互动,主讲者耐心、细致的回答与解惑,加深了我校师生对中东历史与现状的了解、对外交事业的理解与敬畏以及我国和平崛起的信念与信心,并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让师生感受到了祖国七十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了同学们从事区域国别研究和从事外交工作的热情。

参加此次系列讲座的专家学者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和支持我校教育部国别研究基地——土耳其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系列讲座的开展必将对推动我校区域国别研究和土耳其研究中心建设起到重要作用。